五大因素制约物联网规模应用 admin(2013-12-13) 点击数:1342
    我国物联网大规模应用面临成本压力、长尾需求、市场机制、部门协调和商业模式五大制约因素。
  1、产品和技术方案的高成本制约了物联网应用。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物联网应用的关键技术、标准仍不成熟,满足物联网需求的传感器等核心产品价格高,制约了物联网规模应用。如目前一些行业应用的传感器价格从几万美元到几十万美元不等,居高不下的成本使得物联网在小规模示范之外的大规模应用难以推广。另一方面,一些技术相对成熟的物联网产品本身绝对成本并不算高,但与农业、零售业等行业的低成本需求相比,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的投入与产出相比仍然不经济,如RFID标签对于单位价值较低的农产品(8.57, -0.03, -0.35%)而言仍显成本过高。
  2、物联网需求高度长尾化且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物联网的应用需要与每个行业、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深度集成,因而需求呈现很大的差异化,在目前应用、技术、产业标准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不能将个性化的需求抽象为共性的行业和企业需求,导致物联网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需要根据每个行业、每个城市甚至每个企业进行匹配和定制,物联网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难以实现规模化效益,应用市场难以大规模启动。
  3、物联网应用的市场机制不完善。部分领域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利于激发物联网应用的内在动力,当资源配置的价格体系扭曲或非市场化时,可能导致对物联网应用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一些以行政主导为基础的能源价格体系中,尚未形成物联网所需的经济杠杆环境和生产要素价格体系,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利用物联网技术手段改造生产流程,直接限制了物联网的规模应用。
  4、缺乏强有力的跨部门、跨地域、跨行业的应用协调机制。一方面,部分行业的物联网应用内部化倾向明显,对行业或企业外的市场力量有一定排斥,不利于形成社会化、商业化的物联网服务和企业,也提高了物联网服务市场的进入壁垒,尤其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另一方面,不同行业、不同管理部门、不同地域之间协调机制不畅,部门分割、行业割据、地方保护造成数据共享困难,形成服务孤岛,难以推动物联网规模发展,发挥智能决策作用。
  5、缺乏可复制、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谁买单”的问题仍将掣肘物联网规模应用。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基本由政府和少数大型国企由上而下推动,政府主导性强而市场力量不足,供给与需求之间缺乏互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不高,盈利模式尚在探索。政府主导的公共应用示范与市场机制之间的结合点尚未建立,在如何实现示范之后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尚没有可借鉴的成功模式。


关键词:软件 | 物联网 |
版权所有:潍坊安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2000-2021

电脑版 | 触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