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软件依旧“行路难” admin(2013-10-30) 点击数:1280

      国产软件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境况内?一位曾经参加过2001年轰动国产软件业的“北京市政府采购事件”的原科委领导不无感慨,她说:时至今日,国产基础软件仍处于艰难爬坡阶段。为什么时隔12年,国产软件还处于这样的境地,为此我们分析了一下原因。

 有规矩 少动作

      200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参与《软件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试行)》的贯彻实施工作。至今,他仍清楚记得文件中的一句话——“政府采购应当购买按照本办法认定的本国软件产品和规定的本国软件服务”。

 “2004年的文件对‘购买国产软件’写得很清楚,但此后出台的政策都没再强调‘国产’。”倪光南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开源及基础软件通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刘明宝对此感触颇深。“政策的起伏,使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他告诉记者,自2001年起政府给予了国产基础软件大量支持,但缺乏持续性和全局性的举措。

 其实,自2003年1月1日施行的《政府采购法》已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

 “尽管有规定,但执行力度不够。”倪光南直言,如果不强调“采购国产软件”,政策未必都能得到执行。

      刘明宝表示,正版软件政策对软件产业的确有一定作用,但客观地说,受益更大的是国外软件而非国产软件。政策对国产软件的倾斜只表现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国产软件”,而国外垄断企业正是凭借正版软件采购机遇,通过场地协议等方式扩展市场,进一步压缩国产软件的生存空间。

 行路难 时间紧

      对于国产基础软件的推广,上述原科委领导与记者分享了她的“实战”经验:“政府出于好心采购国产软件,但用了后发现很多配套的东西跟不上,钱花了,事儿却耽误了,为国产软件的再应用留下阴影。”

      刘明宝认为,此现象与国产软件的自身发展有关。“国产软件可以笼统分为应用软件和基础软件。目前,应用软件在很多行业已取得了成功,但基础软件技术落后于国外企业。由于不重视基础软件的发展,相关企业往往呈现出‘小、散、软’的特征。”

      而在过去的5年里,刘明宝见证了不止一家国产基础软件企业的死亡。

      自然垄断性强,是国产软件推广难的另一个原因。“用户用惯了一些软件,如果没有其他外力推动的话,不会愿意去换。”倪光南说。

     他同时表示,尽管难,但工作还是要做。棱镜门事件引起了印度等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也使我国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迫在眉睫。

    “如果10~15年内不解决国产基础软件的问题,我国信息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刘明宝说。

 练招式 修内力

     “基础软件就好比国家的基础设施,没有国家力推,肯定不行。”这位不愿具名的原科委领导表示,基础软件的特点是高度标准化兼容,要打破垄断,中国在起步阶段走开源软件的路是正确的。只可惜十几年过去了,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这方面的投入力度都不太大,投入的方向和结构也需要斟酌。

      她认为,政府的投入首先应当支持基于市场、应用的企业联盟,比如开放标准,建立上下游产业链、技术链,开发基础共性技术。不只是重视产品的开发,还要支持开源社区,包括支持建立解决方案的开源社区,如各种应用模块由政府或企业买单,免费在网上共同发展完善,自由下载。

      在政策支持层面,刘明宝也表示,政府应进行国产软件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制定长期的、全局的发展战略,在敏感行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措施支持国产软件,尤其是国产基础软件。同时,大型国企应加大对国产软件的投入,带动社会投资,迅速扩大产业规模,通过联盟等机构加强协同,避免内部恶性竞争,以期形成一致对外的竞争局面。

       除了国产软件推广的“招式”需要完善外,国产软件本身还须苦练“内力”,缩短与国外软件的技术差距。“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等新兴ict产业的发展,为国产软件的腾飞提供了机遇。”刘明宝说。



关键词:软件 | 国产软件 |
版权所有:潍坊安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2000-2021

电脑版 | 触屏版